现货【外图台版】新译嵇中散集(二版)/崔富章-注译;庄耀郎-校阅/三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现货【外图台版】新译嵇中散集(二版)/崔富章-注译;庄耀郎-校阅/三民精美图片
》现货【外图台版】新译嵇中散集(二版)/崔富章-注译;庄耀郎-校阅/三民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现货【外图台版】新译嵇中散集(二版)/崔富章-注译;庄耀郎-校阅/三民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957145490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1
  • 页数:518
  • 价格:77.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25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


内容简介:

嵇康是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位「志在守樸,養素全身」的竹林名士、「遠邁不群」的曠世奇才,不幸於盛年便遇害,成為魏晉易代之際政治風浪下的犧牲品。嵇康因身處亂世,在「談玄」氛圍中養成了窮究事理的思維模式,強調道家的自然無為。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和散文為主,詩是他個人憤世嫉俗的寄託,而散文則論理明晰,文筆犀利。名篇如〈養生論〉、〈聲無哀樂論〉等皆頗堪玩味。本書正文依據魯迅所校十卷本《嵇康集》,除了參校別本,擇善而從外,並逐篇撰寫題解、分段加注、譯為白話,以幫助讀者初步看懂原著,進而領略其要義,欣賞其文采。

導讀(節錄)

今本《嵇康集》收載論文九篇,幾乎篇篇精彩,勝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

〈養生論〉、〈答難養生論〉是嵇康的代表作之一。西元二五八年(甘露三年),嵇康受司馬氏逼迫,避地河東,有三年時間,浪跡於河東、汲郡之間的山林岩穴之中,與高士孫登、王烈為伍,學養生之術,「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與康,皆凝而為石。」(《晉書‧嵇康傳》)西元二六○年(曹髦甘露五年,曹奐景元元年),嵇康回到山陽,〈養生論〉當是此時的作品。「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養生包括養神和養形兩個方面。先論養神。「精神之于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于中,形喪于外;猶君昏于上,國亂于下也。」寥寥數語,極通俗的比喻,就把抽象的精神的重要性寫得活靈活現。養神的要領是「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即修性安心,「愛憎不棲于情,憂喜不留于意」,就是說要把愛憎、憂喜、哀樂等一切情緒從心地精神中驅除淨盡,保持一種極平和的精神境界。養形的要領是堅持長期服藥,反對「惟五穀是見,聲色是耽」,「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其腸胃」。所謂服藥,就是王烈所得「石髓」即尚未凝固的鐘乳,以及由鐘乳、赤石脂石英等組配成的「五石散」之類,據說有「上藥」一百二十種,「中藥」一百二十種,複雜得很,所以服食者「萬無一能成也」。其實,〈養生論〉的價值並不在嵇康所提倡的「養神」、「養形」之術本身,而在於他描繪出一派無汙染的、醇白獨著的精神文明境界:「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彊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這幅理想的圖景,跟醜惡的異化的現實世界相對立,具有不朽的美學價值!

〈釋私論〉是辨「公私之理」,務求「釋私」的專論,很有些特別的見解。「釋」是去除、排除的意思,「私」則指隱匿真情、不肯公開、密而不宣。嵇康筆下的「公私之理」就是:一個志道存善的人,心裡想的卻無不隱匿,這就是有「私」;一個欲望並不善良的人,心裡想的卻無不明講,這就是有「公」。如此說來,嵇康就把「公私之理」與「是非之理」相分離,旨在促使「善以盡善,非以救非」(善者表露心識得以盡其善,非者表露心識得以救其非),公成而私敗。文章舉出許多歷史人物為例,說明只有言無苟諱,行無苟隱,體清神正,是非允當,才是賢人君子的優異品格。嵇康進而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名教束縛而聽任自然之理)的命題。也就是說,人們應該排除以名教規定的是非為是非的心理,而追求自然、自由地生活。這兒說的「名教」,一般指的是儒家要指,出自周公、孔子《六經》之類,形成為禮法,約束、規範人們的行為。司馬氏集團正是打著名教禮法的旗號施行篡位活動的,造成嚴重的道德虛偽現象。嵇康響亮地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即反對人為的外在的虛偽的行為準則,而崇奉發自內心的真誠自然的道德,坦蕩無私,光明正大。

〈難自然好學論〉可說是〈釋私論〉的姊妹篇。當時有個叫張叔遼的人,作〈自然好學論〉,認為《六經》好比太陽,「以長夜之冥,得照太陽,情變鬱陶,而發其蒙也」,人們學習《六經》,是自然之好也。這實際上就是「名教出于自然」(王弼)主張的翻版,跟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不同。〈難自然好學論〉指出:「《六經》紛錯,百家繁熾,開榮利之途,故奔騖而不覺」,有似「自然」,其實是利益驅動,「積學明經,以代稼穡」,可謂一針見血!如果有一天,《六經》被當作「蕪穢」之物,「仁義」等變為臭腐死鼠,人人都會拋棄它們,則「不學,未必為長夜;《六經》未必為太陽」了。嵇康進一步指出:「《六經》以抑引(抑制牽引)為主,人性以從欲為歡。抑引則違其願,從欲則得自然。然則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經》;全性之本,不須犯情之禮律;固知仁義務于理偽(仁義是用來約束人的行為),非養真(存養自然天性)之要術;廉讓生于爭奪,非自然之所出也。」這就是說,《六經》、禮律、仁義、廉讓等等,都是人之自然真性的對立物,進一步闡明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理。


书籍目录:

導 讀

第一卷

五言古風一首 一

四言十八首贈兄秀才入軍 六

秀才答四首 附 二○

幽憤詩一首 二五

述志詩二首 三二

遊仙詩一首 三八

六言詩十首 四一

重作六言詩十首代秋胡歌詩七首 五○

思親詩一首 五六

詩三首 郭遐周贈 附 五九

詩五首 郭遐叔贈 附 六四

五言詩三首答二郭 六九

五言詩一首與阮德如 七五

五言詩二首 阮德如答 附 七九

酒會詩一首 八五

四言詩十一首 八七

五言詩三首 九七

第二卷

琴賦 并序 一○三

與山巨源絕交書 一二九

與呂長悌絕交書 一五一

第三卷

卜疑 一五五

嵇荀錄 亡 一六八

養生論 一六九

第四卷

黃門郎向子期難養生論 附 一八五

答難養生論 一九六

第五卷

聲無哀樂論 二四三

第六卷

釋私論 二九七

管蔡論 三一七

明膽論 三二六

第七卷

張叔遼自然好學論 附 三四一

難自然好學論 三四八

第八卷

阮德如宅無吉凶攝生論 難上 三五七

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三七四

第九卷

阮德如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難中 三九九

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四一七

第十卷

太師箴 四四九

家誡 四五九


作者介绍:

注譯者

崔富章,浙江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嵇康是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與音樂家,魏晉玄學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位「志在守樸,養素全身」的竹林名士、「遠邁不群」的曠世奇才,不幸於盛年便遇害,成為魏晉易代之際政治風浪下的犧牲品。嵇康因身處亂世,在「談玄」氛圍中養成了窮究事理的思維模式,強調道家的自然無為。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和散文為主,詩是他個人憤世嫉俗的寄託,而散文則論理明晰,文筆犀利。名篇如〈養生論〉、〈聲無哀樂論〉等皆頗堪玩味。本書正文依據魯迅所校十卷本《嵇康集》,除了參校別本,擇善而從外,並逐篇撰寫題解、分段加注、譯為白話,以幫助讀者初步看懂原著,進而領略其要義,欣賞其文采。

導讀(節錄)

今本《嵇康集》收載論文九篇,幾乎篇篇精彩,勝義紛呈,令人耳目一新。

〈養生論〉、〈答難養生論〉是嵇康的代表作之一。西元二五八年(甘露三年),嵇康受司馬氏逼迫,避地河東,有三年時間,浪跡於河東、汲郡之間的山林岩穴之中,與高士孫登、王烈為伍,學養生之術,「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餘半與康,皆凝而為石。」(《晉書‧嵇康傳》)西元二六○年(曹髦甘露五年,曹奐景元元年),嵇康回到山陽,〈養生論〉當是此時的作品。「形恃神以立,神須形以存」,養生包括養神和養形兩個方面。先論養神。「精神之于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躁于中,形喪于外;猶君昏于上,國亂于下也。」寥寥數語,極通俗的比喻,就把抽象的精神的重要性寫得活靈活現。養神的要領是「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即修性安心,「愛憎不棲于情,憂喜不留于意」,就是說要把愛憎、憂喜、哀樂等一切情緒從心地精神中驅除淨盡,保持一種極平和的精神境界。養形的要領是堅持長期服藥,反對「惟五穀是見,聲色是耽」,「滋味煎其府藏,醴醪煮其腸胃」。所謂服藥,就是王烈所得「石髓」即尚未凝固的鐘乳,以及由鐘乳、赤石脂石英等組配成的「五石散」之類,據說有「上藥」一百二十種,「中藥」一百二十種,複雜得很,所以服食者「萬無一能成也」。其實,〈養生論〉的價值並不在嵇康所提倡的「養神」、「養形」之術本身,而在於他描繪出一派無汙染的、醇白獨著的精神文明境界:「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彊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而弗顧,非貪而後抑也。」這幅理想的圖景,跟醜惡的異化的現實世界相對立,具有不朽的美學價值!

〈釋私論〉是辨「公私之理」,務求「釋私」的專論,很有些特別的見解。「釋」是去除、排除的意思,「私」則指隱匿真情、不肯公開、密而不宣。嵇康筆下的「公私之理」就是:一個志道存善的人,心裡想的卻無不隱匿,這就是有「私」;一個欲望並不善良的人,心裡想的卻無不明講,這就是有「公」。如此說來,嵇康就把「公私之理」與「是非之理」相分離,旨在促使「善以盡善,非以救非」(善者表露心識得以盡其善,非者表露心識得以救其非),公成而私敗。文章舉出許多歷史人物為例,說明只有言無苟諱,行無苟隱,體清神正,是非允當,才是賢人君子的優異品格。嵇康進而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超越名教束縛而聽任自然之理)的命題。也就是說,人們應該排除以名教規定的是非為是非的心理,而追求自然、自由地生活。這兒說的「名教」,一般指的是儒家要指,出自周公、孔子《六經》之類,形成為禮法,約束、規範人們的行為。司馬氏集團正是打著名教禮法的旗號施行篡位活動的,造成嚴重的道德虛偽現象。嵇康響亮地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即反對人為的外在的虛偽的行為準則,而崇奉發自內心的真誠自然的道德,坦蕩無私,光明正大。

〈難自然好學論〉可說是〈釋私論〉的姊妹篇。當時有個叫張叔遼的人,作〈自然好學論〉,認為《六經》好比太陽,「以長夜之冥,得照太陽,情變鬱陶,而發其蒙也」,人們學習《六經》,是自然之好也。這實際上就是「名教出于自然」(王弼)主張的翻版,跟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張不同。〈難自然好學論〉指出:「《六經》紛錯,百家繁熾,開榮利之途,故奔騖而不覺」,有似「自然」,其實是利益驅動,「積學明經,以代稼穡」,可謂一針見血!如果有一天,《六經》被當作「蕪穢」之物,「仁義」等變為臭腐死鼠,人人都會拋棄它們,則「不學,未必為長夜;《六經》未必為太陽」了。嵇康進一步指出:「《六經》以抑引(抑制牽引)為主,人性以從欲為歡。抑引則違其願,從欲則得自然。然則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經》;全性之本,不須犯情之禮律;固知仁義務于理偽(仁義是用來約束人的行為),非養真(存養自然天性)之要術;廉讓生于爭奪,非自然之所出也。」這就是說,《六經》、禮律、仁義、廉讓等等,都是人之自然真性的對立物,進一步闡明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4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51+)
  • 目录完整(295+)
  • 章节完整(462+)
  • 经典(187+)
  • 品质不错(196+)
  • 愉快的找书体验(439+)
  • 无漏页(263+)
  • 图文清晰(131+)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06 02:05:1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宫***玉: ( 2025-01-04 15:22:53 )

    我说完了。

  • 网友 师***怡: ( 2025-01-18 19:54:3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堵***格: ( 2025-01-11 21:55:19 )

    OK,还可以

  • 网友 敖***菡: ( 2025-01-24 01:28:26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方***旋: ( 2025-01-21 12:34:02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师***怀: ( 2025-01-22 18:44:20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陈***秋: ( 2025-01-12 05:25:3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通***蕊: ( 2025-01-28 13:49:54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晏***媛: ( 2025-01-10 15:44:19 )

    够人性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