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精美图片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法社会学教程(第二版)(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20276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6.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法社会学教程》是国内本由社会学学者编写的法律社会学方面的教科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编:

编 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主要从学术梳理的角度介绍了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发展史。法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自身的概念体系和理论脉络,也有其特有的基本研究方法。从学术发展史角度来梳理法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对于掌握法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编 法律运行与社会秩序。主要从法律的运作实践来探讨法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法律运行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目标是维护社会秩序、实践社会理念。通过法律运行达成社会秩序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选择。在社会秩序形成过程中,影响法律运行的因素有很多,本书选取了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与法治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的若干个重要因素来综合探讨法律运行与社会秩序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编 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主要研究社会转型时期在中国法治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与中国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本土性、现实性问题。通过对这些具体问题的研究,试图 从不同的侧面揭示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之间关系的复杂性。


书籍目录:

编 理论脉络与研究方法 

章 导论 

节 法社会学是什么 

第二节法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第二章 经典法社会学理论 

节 萨维尼:作为“民族精神”的法律 

第二节 埃利希:“活的法律” 

第三节 涂尔干:法律与社会团结 

第四节 韦伯:现代法律的理性化 

第五节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法律与秩序 

第六节 霍贝尔:原始人的法 

第七节 庞德:社会学法学 

第三章 现代法社会学理论 

节 西方现代法社会学发展概况 

第二节 现实主义法学运动 

第三节 法律与发展研究运动 

第四节 伯克利学派 

第五节 批判法律研究运动 

第四章 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节 欧洲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二节 美国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三节 日本当代法社会学理论 

第五章 中国法社会学的发展 

节 我国法社会学的传播和初兴 

第二节 我国法社会学的复苏和勃兴 

第六章 法社会学研究方法 

节 定性研究 

第二节 定量研究 

第三节 定性—定量研究 

第二编 法律运行与社会秩序 

第七章 法律的合法性 

节 合法性概述 

第二节 法律的合法性 

第三节 中国的法律合法性 

第八章 法律与社会控制 

节 社会控制 

第二节 法与社会控制 

第三节 对越轨、犯罪行为的社会控制 

第九章法律的社会化 

节 前提:公私法理论及其危机 

第二节 内容:“法律的社会化”涉及领域 

第三节 具体表现:私法社会化运动 

第四节 法律的社会化的社会学意义 

第十章 法律与现代化 

节 现代化与法律现代化概述 

第二节 法律移植与法律现代化 

第三节 法律现代性悖论 

第四节 转型期我国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第十一章 法律的实践逻辑与运行效果 

节 法律的形式逻辑与实践逻辑 

第二节 法律实效的概念与分类 

第三节 法律实效的影响因素 

第十二章 国家法与民间法 

节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界分 

第二节 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 

第三节 国家法、民间法的冲突与秩序重建 

第三编 社会转型与法治建设 

第十三章 社会转型与诉讼文化 

节 诉讼文化及其分析框架 

第二节 传统社会“抑讼”的诉讼文化 

第三节 当代社会“励讼”的诉讼文化 

第四节 转型中的诉讼文化:从“抑讼”到“励讼” 

第十四章 社会转型与法律意识 

节 从法制到法治:转型中国的法律意识 

第二节 法律意识与法律实践 

第三节 法律意识与法治建设 

第十五章 社会转型与纠纷解决 

节 转型期中国纠纷解决的多元性 

第二节 转型期中国纠纷解决的过程性 

第三节 转型期中国纠纷解决的建构性 

第十六章 社会转型与犯罪治理 

节 当代中国犯罪问题现状 

第二节 转型期暴力犯罪的实证研究 

附录 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 

小结


作者介绍:

郭星华,1957年出生于湖南湘潭市,1997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社会学。主要代表作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犯罪研究》、《社会发展与社会结构》、《社会转型中的纠纷解决》、《漂泊与寻根》等。出版译著《社会学视野中的司法》、《诉讼的话语》、《法社会学讲义》等。曾获第三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多项科研教学奖励。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导论 

节 法社会学是什么 

一、法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从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Eugen Ehrlich,1862—1922)于1913年出版的《法律社会学基本原理》算起,法社会学这一学科已经产生近百年了。应该说,法社会学这门学科的诞生,得益于法学家们试图借助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拓展法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的努力。因此,梳理法社会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法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对法社会学具体理论做出贡献的大多数来自于法学家阵营而非社会学家阵营。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事法社会学研究的大多数是法学家而非社会学家。在欧美国家是这样,在中国更是如此。 

早出版法社会学著作的中国学者是张知本,他于1931年出版了《社会法律学》,该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西方法社会学的理论知识。直到1981年,“法律社会学”这一名词才在我国正式出现。此后,中国学界开始了对法社会学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所有的这些研究与讨论都是在法学界内部发生的,而社会学界几乎是置身其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才有社会学界的人士开始关注法社会学。我国引入法社会学初期讨论热烈的问题就是:法社会学是什么?关于法社会学的概念,我国学者大致上有如下五类观点。 

(1)特征论:“法律社会学是对法律现象形成和运动的机制与规律以及法律体系的功能进行客观研究的社会科学。这一学科强调法律与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把法学分析建立在通过观察、实验和统计所获得经验材料的基础上。” 

(2)关系论:“法律社会学或称法社会学是以法和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横跨法学和社会学两个领域的边缘学科。” 

(3)过程论:“法律社会学就是研究法律社会化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4)条件论:“法律社会学应当是以法与社会实际的联系为基础的,关于法的作用、发展和法现实化的社会条件的一门科学。” 

(5)效果论:沈宗灵认为,西方法律社会学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以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法律,二是指强调法律的“社会化”,强调“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三是指强调法律的实行、功能和成效。其中只有第三种含义在形式上同我们的法律社会学的含义是一致的。 

也有学者不对法社会学给出具体的定义,只是强调“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法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的产物”。其理由是:西方许多国家把这门学科称为“法律与社会”(law and society)或“法律与社会科学”(law and social science)。 

从产生的渊源来看,法社会学是法学家们试图借助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法律、拓展法学研究的视野和领域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法律与社会的关系,但理论与方法却是来自于社会学。在社会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那里,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法律只是这一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存在“法社会学”这一概念,正如他们不会提出“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环境社会学”、“体育社会学”、“语言社会学”、“医疗社会学”、“军事社会学”等一样,他们也不会提出“法社会学”。许多社会学分支学科与法社会学一样,都不是社会学家首倡的,而是其他学科的学者试图借助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而提倡的。对于法社会学来说,虽然社会学家没有提出这一学科领域的主张,但是,法律一直就在他们的研究视野里面。例如,古典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8—1917)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事实”的,而所谓的“社会事实”就包含了法律、宗教等社会制度。再如,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那里,法律一直是他关注的重要研究对象,并且根据他的“理想类型”方法,将权威的类型分为传统型权威、感召型(魅力型)权威和法理型权威,将法律的类型分为形式合理、形式不合理、实质合理、实质不合理,认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法理权威取代其他权威、形式合理法律取代其他类型法律的过程。韦伯的这些理论,直到今天仍然对法社会学的研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可以这么说,在社会学家眼里,法律与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等一样,只是诸多社会制度中的一种,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恰恰是社会学家的这一理论视野,引起了其他学科学者的关注,他们亟须跳出本学科偏狭的领域,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具体的研究对象,从而产生了借鉴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的要求。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那样,“法律社会学正是在中国社会学分科发展的潮流中确立起学科地位的”。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法社会学,或称法律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是一门社会学与法学的交叉学科,也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问题、分析法律与社会关系、探讨法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二、法社会学与社会学法学的关系 

从我们对法社会学的定义可知,法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属于社会学的研究领域。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区分法社会学与社会学法学(或称社会法学)的联系与区别。在西方法学中有两个名词:法社会学(sociology of law)和社会学法学(sociological jurisprudence)。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反对只研究法——规则、法律制度本身,都强调要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现象,重视法律的实行、功能和成效。两者的不同点表现在: 

,法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属于社会学研究领域,社会学法学是法学诸多理论流派中的一种,属于法学研究领域。法社会学的创立者是奥地利法学家埃利希,社会学法学的创立者是美国法学家罗斯科·庞德(Roscoe Pound,1870-1964)。 

第二,法社会学强调要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主张从经验事实中探求法律运行的规律;社会学法学更多地采用“规范分析”方法,从理论预设出发,通过严谨的逻辑演绎与论证,得出结论。简而言之,法社会学主张的是“实然”,着重的是客观描述与解释事实;社会学法学主张的则是“应然”,结论往往是“应当如何如何”,“怎样做才是正确的”等。 

三、学习法社会学的目的与意义 

法治化是现代化核心的内容之一,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调节,法学研究也就成了当下为热门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之一。法学研究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方向:个是内在型研究方向,第二个是外向型研究方向。所谓内在型研究方向,就是传统的法学研究,即将法律系统看作一个独立的社会系统,研究法律的发展历史、法律内部的结构、法律内部以及法律之间的逻辑性与耦合性等;所谓外向型研究方向,是指将法律系统看作社会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法律的功能、效果、效益和实施过程,其中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法社会学。 

因此,无论是学习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还是学习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法社会学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于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社会学关注社会现象、研究社会问题、强调社会秩序,而法律与社会问题、社会秩序紧密相关。社会秩序是如何形成、如何维系的,社会纠纷是如何产生、如何处理的,法律在实施过程是如何运行、如何实践的等,都需要社会学专业的学生运用法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去解决。对于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学习过“法律概论”之类的公共课程,但这对于学习并深入理解“法社会学”这门课程来说还是不够的。我们建议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法社会学”课程的时候,能够主动地研习“法理学”、“西方法制史”及“中国法制史”等方面的教材和专著。同样的,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法社会学”这门课程,对于拓展视野、形成一种开放型的学术思维也是很有意义的。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我们也建议在学习“法社会学”课程的时候,能够主动地研习“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及“社会学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教材和专著。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283+)
  • 内容完整(134+)
  • 盗版少(139+)
  • 书籍多(493+)
  • 下载速度快(110+)
  • 值得下载(275+)
  • 图书多(622+)
  • 方便(246+)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5-01-13 15:05:5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马***偲: ( 2025-01-20 06:19:07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冯***丽: ( 2025-02-02 10:30:2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濮***彤: ( 2025-02-03 00:48:3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习***蓉: ( 2025-01-14 09:48:24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常***翠: ( 2025-01-25 14:46:1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寇***音: ( 2025-01-04 13:09:5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林***艳: ( 2025-01-08 14:16:0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家***丝: ( 2025-01-29 15:14:58 )

    好6666666

  • 网友 国***舒: ( 2025-01-19 13:44:01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国***芳: ( 2025-01-21 22:12:33 )

    五星好评

  • 网友 利***巧: ( 2025-01-29 12:26:5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饶***丽: ( 2025-01-21 16:49:24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索***宸: ( 2025-01-25 16:28:27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丁***菱: ( 2025-01-09 22:37:38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