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探寻:王崧舟诗意语文创新课堂十例(大教育书系)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诗意的探寻:王崧舟诗意语文创新课堂十例(大教育书系)精美图片
》诗意的探寻:王崧舟诗意语文创新课堂十例(大教育书系)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诗意的探寻:王崧舟诗意语文创新课堂十例(大教育书系)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7023173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
  • 页数:435
  • 价格:26.91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的诗意语文创新课堂十例,均是王崧舟老师近五年来对诗意语文的 探寻与创造。这些课例,都在努力、真诚地探寻与创造诗意语文的某种新可能: 1.课程新模式——在意境冥想中促进创意表达。 2.课程新路径——以整合思维深化整本书阅读。 3.课程新视角——通过意脉追索开掘古诗的文化意蕴。 4.课程新热点——突破难文教学。 5.课程新结构——在名篇教学中勾连名著导读。 6.课程新取向——以语文的方式传承革命文化。 7.课程新形式——以大概念统领群诗教学。 8.课程新理念——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9.课程新领域——彰显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特征。 10.课程新样态——在任务群视域下重构单篇教学样态。


书籍目录:

序001

课:如何在意境冥想中促进创意表达——《花开自在》

教学简案003

课堂教学实录008

名师点评:禅意入墨,臻于化境黄吉鸿030

第二课:如何以整合思维的方式深化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

教学简案041

课堂教学实录049

《城南旧事》导读指南074

《城南旧事》领读缘起077

名师点评:情感逻辑下的课堂美学王小庆078

第三课:如何通过意脉追索开掘古诗的文化意蕴——《墨梅》

教学简案089

课堂教学实录093

《墨梅》文本解读:人与梅花一样清114

名师点评:还原意象,破解咏物诗的密码孔令权119

名师点评:支架的建构与诗意的澄明吴冕125

第四课:如何突破难文教学——《好的故事》

教学简案137

课堂教学实录142

名师点评:那么远,那么近陈蒸165

名师点评:名师 理念下的难课文教学策略探索王清臣170

第五课:如何在名篇教学中勾连名著导读——《红楼春趣》

教学简案177

课堂教学实录182

名师点评:课即斯人王崧舟施茂枝210

名师点评:为古典名著阅读打开一扇窗潘淑亚216

第六课:如何以语文的方式传承革命文化——《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简案223

课堂教学实录227

名师点评:入境·入文·入心杨美云252

名师点评:“文化”立起语文的课堂向爱平261

第七课:如何以大概念统领群诗教学——《咏物诗与〈竹石〉》

教学简案269

课堂教学实录273

名师点评:在大任务学习中,与伟大的事物相遇魏星300

第八课:如何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母鸡》

教学简案309

课堂教学实录313

圆桌论坛:素养立意下语文课堂教学新样态342

第九课:如何彰显思辨性阅读的教学特征——《表里的生物》

教学简案351

课堂教学实录358

名师点评:“发现”里的素养立意向爱平385

教学反思:警惕“沉默的螺旋”390

第十课:如何在任务群视域下重构单篇教学样态——《梅花魂》

教学简案395

课堂教学实录400

教学反思: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单篇教学样态的转向425


作者介绍:

王崧舟,教授,博士生导师,特级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 “领航工程”实践导师。浙江省教育系统十大育人先锋,浙江省人民政府督学。兼任中国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副理事长。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 开创“诗意语文”教学流派。 先后出版《崧舟细讲文本》《爱上语文》《王崧舟与诗意语文》《诗意语文课谱》等多部教育论著。现任职于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浙江省新型重点培育智库—杭州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院。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序树上的叶子说:“这来又变样儿了,你看,有的是抽心烂,有的是卷边焦!”“可不是,”答话的是我自己的心:它也在冷酷的西风里褪色、凋零。

    这时候连翩的明星爬上了树尖;“看这儿,”它们仿佛说:“有没有改变?”“看这儿,”无形中又发动了一个声音,“还不是一样鲜明?”——插话的是我的魂灵!—— 徐志摩《变与不变》套用瑞士学者海因里希·奥特的话来说,“诗意”永远是一种 高的存在,永远是一种 大的奥秘。

    “诗意的探寻”,作为一个名词,意指对语文教育的探寻本身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生活。在这里,关键不是“找到”,而是“探寻”。找到意味着诗意的终结,诗意死了;而探寻本身,则为“诗意”永远是一种 高的存在、 大的奥秘提供了实践注脚。

    “诗意的探寻”,作为一个动词,意指对充满诗意的语文教育的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与追寻。正因为“诗意”永远是一种 高的存在、 大的奥秘,因此,对诗意语文的探寻有着无限的可能。任何形式的停驻与凝固,都意味着诗意的消亡。

    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意即探寻,探寻即诗意。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对诗意语文的探寻一刻都未曾停止过。正所谓,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探寻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诗意语文的外缘,另一方面则来自诗意语文的内因。就诗意语文的外缘看,几乎所有的条件和因素都处在不断变化中。作为课程主体的学生,他们的时代环境、社会背景、人生阅历、文化境遇,以及语言经验、认知能力、思维水平、情感状态等,都在 新迭代中;作为课程载体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也随着 意志、宏观政策,以及 化、信息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持续的变革与创新。如何主动适应甚至积极 语文教育环境的新变化、新变局,是摆在诗意语文面前的一个时代课题。

    就诗意语文的内因看,其天然具有的和谐、个性、自由、 、创造等特性,决定着诗意语文永远不会僵化、固化、模式化。对诗意语文来说,诗意就是一种永恒的探寻与创造。只要生命之火还在燃烧,他就无日不探寻,无处不创造。我深知,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冲动,这就是对空的永无止境的探寻与确证。我们但知诗意语文是一种“有”,有思想格局,有道德境界,有审美品位,有文化底蕴,有人生信仰。却不知诗意语文也是一种“空”,这“空”,不是空无,不是空虚,也不是空洞,而是对诗意语文之“有”的否定与 。正是“空”,给了诗意语文以无限的可能。

    本书收录的诗意语文创新课堂十例,均是我自己近五年来对诗意语文的 探寻与创造。其中,《花开自在》创作于2018年,《城南旧事》《墨梅》创作于2019年,《好的故事》创作于2020年,《红楼春趣》《十六年前的回忆》《咏物诗与〈竹石〉》创作于2021年,《母鸡》《表里的生物》《梅花魂》创作于2022年。

    所有这些课例,都在努力、真诚地探寻与创造诗意语文的某种新可能。

    《花开自在》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模式的一种探索。习作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困扰 的莫过于学生表达的言之无物。而常态的做法,是通过外求来改变这一困境。诸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等。《花开自在》则反其道而行之,不外求,向内求。即通过意境冥想这一新模式,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挖掘想象和语言的潜能,并以一种内视的方式将这种潜能释放出来,从而切实解决言之无物、言之无情的习作困境。

    《城南旧事》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路径的一种尝试。关于整本书阅读,我们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课型经验,通常按照整本书的自然阅读过程,形成导读课—推进课—展示课—延伸课这样一种课型流程。《城南旧事》则是对这种线性路径的 ,它试图通过整合思维,将导读课的期待营造、推进课的支架搭建、展示课的成果分享和延伸课的阅读链接等,通过一种主题统摄、任务驱动、情境铺垫的方式加以整合。因此,它尝试的不是一种历时性的阅读指导方式,而是一种前后关联、左右顾盼的共时性导读路径。

    《墨梅》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视角的一种转换。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两种视角,一种是“意象还原”视角,一种是“意境创生”视角,两种视角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结构与功能。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往往囿于“这一个”,因而遮蔽了“这一个”背后的“这一类”(文化语境)与“这一代”(历史语境)。《墨梅》选择的是第三种视角,即“意脉追索”视角。一方面,将《墨梅》置于 大的咏梅诗的文化语境之中,开掘其深藏的文化意蕴;另一方面,将《墨梅》置于作者王冕所处的历史语境之中,触摸其承载的生命情怀,从而在大文化视域中实现“这一个”(《墨梅》)与“这一类”(咏梅诗)“这一代”(王冕)的统一。

    《好的故事》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热点的一种突破。 教材的一部分选文对学生来说有着相当难度,其中呼声 的莫过于鲁迅先生的《好的故事》。先生此文至少有“四难”:难在语言文字的年代感,难在诗哲交融的文体感,难在梦境意象的朦胧感,难在知人论世的历史感。如何突破上述难点呢?此课充分利用“文献资料”这一支架,通过聚焦创作时间,来转换有年代感的语言文字;通过比较表达方式,在复沓回环的诵读中品味散文诗的特殊节奏与神韵;通过参读鉴赏材料,明了梦境意象的暗示性与象征性;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了解鲁迅先生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心境。 终,学生以情悟情、以心契心,成功抵达了先生的“好的故事”,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好的故事”。

    《红楼春趣》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结构的一种变革。首先,立足课程, 课程。《红楼春趣》安排在五下第二单元,本单元属于中国古典名著单元,“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是单元语文要素。作为略读课文的《红楼春趣》,自然需要承担落实语文要素的任务;但是,作为古典名著《红楼梦》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 课,《红楼春趣》同时还承载着开启“红楼”之窗、亲近“红楼”之书的重要使命。故此,教学既立足课程,扎实践履语文要素;又 课程,积极启动名著阅读之旅。其次,初识红楼,期待红楼。《红楼春趣》节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回,人物众多,性格鲜明;情节曲折,引人入胜。通过《红楼春趣》的阅读,学生不仅能体会到宝玉、黛玉等《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感受到《红楼梦》主要场景大观园中的生活景况,也能品味到《红楼梦》叙事语言的质朴自然、精致传神。以此为导读契机,让学生对人物的命运产生期待、对诗意的人生产生向往、对名著的价值产生思考。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取向的一种演绎。语文课程在落实革命文化教育过程中,很容易暴露出两种倾向:一是架空语文实践活动,代之以纯粹的革命题材讲述、革命思想灌输;二是罔顾儿童的认知规律与年龄特征,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将革命观念、革命精神强加给儿童。此课以“文道统一、以文化人”为价值取向,通过删繁就简集中目标、整合习题随堂落实、围绕人物还原形象、进入历史贯通文脉等策略,让革命文化教育有育人高度、有课程黏度、有文化厚度、有陶冶效度,实现语文学习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

    《咏物诗与〈竹石〉》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形式的一种构建。此课曾经三易其稿,由一开始的单篇教学到之后的群诗教学,再由群诗教学升华到大概念教学。而作为大概念统领下的古诗教学,无疑对教学设计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呈现形式,都提出了全新挑战。此课围绕“托物言志”这一咏物诗学习的大概念,整个教学过程经历了由具体事实(曾经学过的5首咏物诗)上升到抽象概念(咏物诗的特点与方法)的归纳过程,又由抽象概念(咏物诗的特点与方法)下移到具体事实(郑燮的《竹石》)的演绎过程。在这样一个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交互过程中,成功实现咏物诗学习的大概念建构。

    《母鸡》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理念的一种践行。该课是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 ”)正式颁布的背景下所作的一次致用性学习,是诗意语文践行 理念的 课。该课以任务情境的创设作为突破口,打破了普通课堂的单一情境,即文本情境的局限,走向了文本情境与虚构情境的融合。一方面,这堂课顺着文本本身的情境,从对母鸡“一向讨厌”转向对母鸡“不敢再讨厌”,体会到作家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对母鸡情感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充分利用文本情境,虚构出一个作家创作《母鸡》过程的艺术情境。从写“投诉信”到写“表扬信”, 到“怀念母亲”。两个维度的情境有机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合情境。它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讲,促进学生学习的办法有两个,“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迫切需要,才会主动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有无限乐趣,才会越学越爱学。这是《母鸡》一课在践行 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表里的生物》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领域的一种探寻。 颁布之前的语文教学,尚未出现“学习任务群”这一概念。因此,任一单元的语文教学,除了需要落实“语文要素”之外,再无特定的“学习领域”这一意识。而 以“学习任务群”的内容组织方式,将语文学习划分为六大领域: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每一学习领域,都有着明确的课程宗旨、内容结构以及实施方式、评价要求。此课的设计, 将学习领域作为大前提,然后依据所划定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领域的特点和要求,将“科学精神”设定为学习主题,以作者求证表里有生物这一思维过程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中的科学品质,体会作者求证过程中的理性精神,进而达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此课上承早年诗意语文课例《两小儿辩日》的思辨理趣、《只有一个地球》的质疑精神,继之以 的素养立意与任务群建构,教学过程中的理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展露,理性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此课是诗意语文由诗向思的一次升华。

    《梅花魂》是诗意语文对课程新样态的一种创生。随着 的不断落实,课堂教学持续出现多种样态,诸如:大单元教学样态、项目式教学样态、专题教学样态、活动教学样态、群文教学样态等。但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单篇教学依然会是 基本、 常见的教学样态。只不过与之前的单篇教学相比, 理念下的单篇教学样态会有诸多新的转向。此课便是对这种转向的探索与创新。首先,在学习领域上,此课导向了“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其次,在学习目标上,此课指向了“大概念”——文学意象; ,在学习活动上,此课投向了“真情境”——种什么树来怀念外祖父。学生围绕“梅花”这一文学意象,在任务情境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现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当然,变与不变是相对的, 是统一的。上述课例,无论怎么变,变模式、变路径、变视角、变热点、变结构、变取向、变形式、变理念、变领域、变样态, 不变的是诗意语文。诗意语文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课程变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生命的协同发展,努力成全学生的诗意人生。这一教学主张,过去没有变,现在没有变,未来也不会变。

    蒋勋说,过得像个人,才能看到美。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言语从来不外在于生命,生命的诗意彰显着言语的诗意,离开了生命的诗意,言语的诗意空无一物。

    潘新和先生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以言语表现服务人生,彰显人、人类存在价值,培养写作者、立言者的课程。

    是的,言语和人,文字和人,从来都是一体的。

    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功利主义。功利是必须的,功利主义则是可怕的。作为语文教育的主流价值观,甚至是 价值观,功利主义将学语文、教语文的人当作工具,借由人这个工具,无限度、无操守地追逐语文教育的功利—— 高的分数、 高的升学率、 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高的品牌效应。

    功利本身无可厚非,字词句段篇,必须积累;听说读写书,必须习得;语修逻文章,必须掌握。但是,功利主义只要“字词句段篇”、只要“听说读写书”、只要“语修逻文章”,人成了“语文”的受体和工具。这是典型的缘木求鱼、本末倒置。语文教育的所有问题,根子都在这里。

    相反,存在主义将“人”视为目的,且是 的也是 终的目的。学语文、教语文的人,不是“语文”的受体,乃是“语文”的主体;不是“语文”的工具,乃是“语文”的目的。字词句段篇,才是工具;听说读写书,才是工具;语修逻文章,才是工具。人为了要活得 好,才需要语文这一工具;掌握了语文这一工具,人应该活得 好。这 好,不仅体现在应世上, 体现在应性上。

    语文教育的功利主义,是整个基础教育功利主义的折射;基础教育的功利主义,是整个社会功利主义的折射。社会有病,教育必然有病,语文自然也在劫难逃。

    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育只能束手就擒、坐以待毙。指望社会先好起来、教育先好起来,语文才能好起来的观望主义、逃避哲学,只能陷语文于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为误尽天下苍生的笑柄。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诗意语文能否破解当前语文教育的困境,我不敢说,说了也不算数。但是,我敢说,诗意语文反对功利主义,旗帜鲜明,从未动摇。

    诗意语文,不是某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我宁愿相信,诗意语文是教师个体的一种境界。教语文,首在境界。事实上,并不存在一种纯客观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一定只能是语文老师的语文,这话儿说得有点拗口,直言之,我们只能教自己所理解的语文。撇开任何一位具体的有名有姓有人格的语文老师谈什么客观语文、科学语文、本色语文,全是扯淡!因此,语文的境界,本质上是由教语文的人的境界决定的。教师境界高,语文境界就高。反之亦然。因此,我们不能就语文论语文, 不能囿于语文的圈子去发现所谓语文的规律。我们只能在“人和语文”的关系中谈论语文、发现语文的规律,舍此,别无他途。

    语文的出发点是人,语文的归宿是人,语文的过程显现一样离不开人。这样理解语文,就是王国维所讲的“不隔”的境界,就是禅宗所讲的“打成一片”的境界,就是儒家所讲的“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境界,就是叔本华所讲的“世界万物之意志,皆吾之意志也”的境界。

    有境界,语文自有高格、自有名师。有境界的语文教师愈多,战胜功利主义的可能性就愈大。

    是为序。

    王崧舟壬寅年除夕于泊静斋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mobi(479+)
  • 藏书馆(673+)
  • 经典(535+)
  • 还行吧(428+)
  • 格式多(525+)
  • 图文清晰(288+)
  • 盗版少(145+)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5-01-06 08:16:24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印***文: ( 2025-01-20 03:33:17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堵***格: ( 2025-01-09 07:49:52 )

    OK,还可以

  • 网友 蓬***之: ( 2025-01-21 19:21:14 )

    好棒good

  • 网友 冷***洁: ( 2025-01-13 00:19:09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陈***秋: ( 2025-01-14 16:03:12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冯***丽: ( 2025-01-28 15:50:3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扈***洁: ( 2025-01-30 00:12:5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晏***媛: ( 2025-01-14 14:43:3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孔***旋: ( 2025-01-11 11:04:2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濮***彤: ( 2025-01-26 20:50:27 )

    好棒啊!图书很全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