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 文房清供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中国红 文房清供精美图片
》中国红 文房清供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红 文房清供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613143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6.1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大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茅翊编写的《文房清供》。《文房清供》的内容提要如下:

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除了笔、墨、纸、砚之外,还出现了一些辅助用具,如注水器具、笔筒、笔架、墨床、砚山、镇纸等等,这些用具被统称为

“文房清供”。文房清供的材质丰富,器型繁多,用途广泛,同笔、墨、纸、砚一起,组成了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品世界。


书籍目录:

文房清供的历史

文房与文房用具

文房清供的历史

文房清供的品类

与笔相关的文房用具

与墨相关的文房用具

与纸相关的文房用具

与砚相关的文房用具

其他文房用具

文房清供的材质及制作工艺

金属

陶瓷

漆器

象牙

其他材质

附录 书房中陈设的古玩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文房清供的历史

从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和洛阳的西周墓出土的物品来看,中国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就已经出现了玉制的用于盛放颜料和调色的调色器。

在纸张发明以前,人们在用竹木制成的简牍上书写文字,而书刀就是专用于修治简牍的工具。其材质初为青铜,后为铁制。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过一把错金铁书刀。错金,也称“金银错”,就是在铁器或铜器表面刻出沟槽,再以同样宽度的金银丝、金银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随后磨光表面的工艺。这把书刀的一面嵌有错金的凤纹图案,另一面则錾有确切的制造日期,为公元184年四川广汉官营手工业所造。

汉代出现了玉或铜制的水注、笔洗、砚滴等注水用具,这些早期的文具不仅造型生动传神,并且具有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例如骆驼形的水注,骆驼的身体为空腔,可盛水,驼背有注水孔,如稍加倾斜,水便会从骆驼口中流出。另外,湖北江陵凤凰山的西汉墓还出土了砚、笔、墨、铜削(铜刀)、无字木牍等整套文具。

两晋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这种背景对于文房用具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晋代时,相继出现了水丞、镇纸、笔筒、笔格、臂搁等文房器物,而瓷制的文房用具也开始出现。这表明了瓷器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应用范围的扩大。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主要窑场之一——

越窑,就烧制有水注、砚滴、水丞、笔筒等。这些器物造型古拙,胎质坚硬,釉色莹润,纯净如翠。在当时文人写的词赋中有不少是咏赞文房用具的,如晋代傅玄的《水龟铭》、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咏笔格》、南朝梁吴均的《笔格赋》等。文中除细致描写了这些文具的材质、用途和制作工艺外,还涉及文具在书房中陈设和摆放的位置。

在崇尚奢华的唐代,人们开始注重文房用具在形式、工艺和材质上的设计,以及对其所表现出的意境及品味的欣赏。这些文房用具,如水丞、水注、砚滴、镇纸等,以三彩釉、酱褐釉、黄釉、白釉等烧制,有鸭形、狮形、海螺形、瓜形等,造型别致,色彩艳丽,可谓匠心独具,反映出当时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

宋代的文房用具在继承前朝成熟的制作技术的基础上,品类更加丰富,艺术性更高,在拓展了实用价值的同时也提升了收藏鉴赏的价值。文人们将文房清供视为一门学问,撰写了许多与之相关的书籍。南宋的赵希鹄是中国历史上个将文房清供整理出书的人。他在《洞天清禄集》中列举了许多文房用具,并逐个阐明了鉴别方法,有砚屏辨、笔格辨、水滴辨等多项。他在书中还描述出了一个理想化的书房,精辟地道出了文房清供的审美功用。

而林洪所作的《文房图赞》,则是把十八种文房用具化为十八个人,并各封了头衔,以文赞之,如将水盂赐号为“玉蜍老翁”。

辽代和元代是一个多元文化相融合的时期,草原文化与汉文化互相交融。在辽代契丹的贵族墓中经常发现有文房用具随葬,而且所使用的文具都十分轻便,很适宜契丹族的游牧生活。这说明当时辽代的契丹贵族非常崇尚汉族文化。这个时期的文房清供在造型上更加丰富多彩,在制造工艺上则是百花齐放,不断创新,融各种制作技法于一体。如动物形镇纸,多以圆雕技法琢制而成,简练概括的刀法突出了动物的体态特征,显得栩栩如生。集实用与玩赏于一身的笔架,在宋代以前大多做成与自然的山峰极为形似的连绵状。到了元代,山峰状笔架在艺术形式上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讲究对称、规整。

随着明代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文人阶层迅速扩大,因此对文房用具的需求与日俱增。明代的文房用具雅趣盎然,形制追求清、奇、古、深。其中尤以笔洗的造型为丰富,大多以水生植物和瓜果造型为主,取意自然。另外还有一类是仿制商朝、周朝、汉朝的上古青铜器,如牺形水注就是效仿了商代的青铜牺尊。文房用具的材质除了陶瓷、玉、铜、象牙等外,还增添了漆器、竹、木、珐琅、螺钿等。特别是竹刻高手相继崛起,竹制笔筒中精品连连问世,充分显示出了竹雕的艺术魅力。这些制作精良的文房用具受到文人的喜爱和推崇,成为世人争相收藏的珍玩。文人学者纷纷著书对文房清供加以评说,这无疑对文房清供的兴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屠隆所著《考粲余事》一书中有《文房器具笺》一篇,共列举出了45种常用的文房用具,如水注、水丞、水洗、墨盒、墨床、镇纸、压尺、笔床、笔船、笔筒、笔插、笔架、笔挂、笔洗、笔掭、臂搁、印章、印泥盒、纸刀等。受文人的影响,皇室更是对文房清供投入了巨大财力,使文房用具从文人自娱的文玩进入到了御用器物一列。江西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御用陶瓷文房用具精美绝伦,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而且由于文房用具制作工艺的兴盛发展,民间工匠的社会地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著名工匠所制的器物常常身价百倍。

清代,文房清供的流行和发展达到了鼎盛。文房的审美理念和陈设体系已成为文人定形化了的生活形态。此时,文房用具一应俱全,形制和纹饰追求精雅超凡,工艺制作技艺更为纯熟。特别是平定西北之后,和田玉源源不断进入内地,苏州、扬州等地制造了许多玉制文具精品,有笔筒、水丞、笔洗、砚滴、砚屏等。漆器文房用具除了运用剔红等雕漆技法,还以百宝嵌的手法进行装饰,将宝石、珍珠、珊瑚、翡翠、玛瑙、象牙、螺钿等一些珍贵材料混合镶嵌在器物上,以达到雍容华贵、五彩缤纷的效果。在文房用具的材质中还增添了玻璃、玳瑁、玛瑙、沉香木等。清代文房清供的精品以宫廷制作为主。特别是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文房器物,其图案大多出自宫廷画师之手,线条优雅精确,釉色艳丽,有青花、五彩、三彩、斗彩等。由于皇家造办处的物质力量雄厚,全国各地技艺高超的工匠被征召入内廷,再加上各地的进献,因此宫廷内的文房用品代表了当时的水平。诸如御用硬木雕的文具匣,匣内置有铜螭纹镇纸、铜荷叶笔洗、铜羊形水丞、铜卷书式水丞、铜牛形水丞等器物,并且有些还仿古做绿色锈迹,反映出清代金石学盛行对文具的影响。

P14-29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红”系列图书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全景式记录和梳理,以中英文图文对照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其所关注的100个文化专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但博大精深,而且极富中国特色。它们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中国文化特有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系列图书以实用简明的图文形式,提供一个令人愉悦的阅读空间,让四海宾朋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品味中国文化之美。

茅翊编写的这本《文房清供》就是该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文房四宝。


前言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创造出了无数的文化艺术瑰宝,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特有的书法和国画艺术,而书法和国画,历来都是用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笔、墨、纸、砚及其他文房用具来完成的。

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除了笔、墨、纸、砚之外,还相应出现了一些辅助用具,如注水器具、笔筒、笔架、墨床、砚山、镇纸等,这些用具被泛称为“文房清供”。又因其多有精美的工艺造型和观赏性,故而又被称为“文玩”。文房清供的材质丰富,器型繁多,用途广泛,所用材料包括玉、石、金属、漆器、陶瓷、玻璃、珐琅,以及竹、木、牙、角、匏等品类;制作工艺繁复,涵盖了铸造、雕刻、琢制等加工工艺。

文房清供同笔、墨、纸、砚一起,组成了一个绮丽多姿的艺术品世界,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6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369+)
  • 在线转格式(612+)
  • 目录完整(616+)
  • 体验还行(305+)
  • 无盗版(586+)
  • 赚了(553+)
  • txt(101+)
  • 字体合适(600+)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5-01-20 10:01:5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宓***莉: ( 2025-01-28 19:24:2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宫***玉: ( 2025-01-15 18:46:54 )

    我说完了。

  • 网友 屠***好: ( 2025-01-11 16:37:37 )

    还行吧。

  • 网友 苍***如: ( 2025-01-31 19:17:5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家***丝: ( 2025-01-13 18:49:48 )

    好6666666

  • 网友 曾***玉: ( 2025-01-24 23:43:1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孔***旋: ( 2025-01-05 06:45:53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訾***晴: ( 2025-01-28 16:14:3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