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装经典·国学经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线装经典·国学经典精美图片
》线装经典·国学经典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线装经典·国学经典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154115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1
  • 页数:416
  • 价格:18.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晚清国粹派如辜鸿铭、章太炎等,也都曾发表文章,结成社团,倡导国学。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广大,有“四书”、“五经”、周易、老庄,有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还有元曲杂剧、红楼、水浒……各类经典著作数不胜数。而这些并不是重要的,整个中华文化重要的,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

本书选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广为流传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蒙书,以及儒家名典“四书”、启发中国文化的《易经》,还有《老子》、《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名作。


书籍目录:

易经

大学

中庸

道德经

六祖坛经

论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孟子

孙子兵法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大学

【本经】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尧、舜做表率带领天下人实行仁道,天下百姓都跟着他这么做;桀、纣做表率带领天下人实施暴行,天下百姓也跟着他这么做。在上位的人号令天下人做和他本身所行相反的事情,那么百姓不会听从他的号令。所以说君子先自己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别人做到啊。自己能够杜绝那些过错,然后才能要求别人也戒绝那些过错。所以一个人假如隐藏他自己的不恕道,却能够使别人明白什么是恕道,这是从没有过的事啊。这就是所谓的想治好国家先要能持家的道理。

《诗经·周南·桃夭》说:“桃树长得多么茂盛啊,桃叶长得多么繁实啊。把女儿嫁过去,是为了让他家人和和美美。”一个女子能使夫家上下和睦,然后才可以感化国人。《诗经·小雅·蓼萧》说:“使兄弟之间和和美美。”能使兄弟和美,然后才可以去感化国人使之和美。《诗经·曹风·鸬鸠》说:“他的仪表挑不出错误,足以做天下人的表率。”当他的行为足以为父子、兄弟效法后,才值得百姓效法啊。这就是所谓的欲治国先要齐家的道理。

【本经】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絮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絷矩之道。

【译文】

所谓平天下先治其国是说,只有在上位的君子能够办好老人的福利事业,才能感化百姓纷纷孝顺父母;只有在上位的君子能敬重尊长,才能感化百姓孝顺长辈;如果在上位的君子能体恤孤寡,那么百姓就不会背叛他,这就是君子推己及人、循规蹈矩的准则啊。在长辈或上级处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幼辈或下级;自幼辈或下级处得来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去对待长辈或上级;从前边的人得到的让我痛恨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后边的人;从后边的人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前边的人;从右边的人得到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来对待左边的人;从左边的人得到的让我厌恶的事情,我不会再用它去对待右边的人:这就是君子应有的推己及人、循规蹈矩的准则啊。

【本经】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俘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人;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译文】

《诗经·小雅·南山有台》说:“我为有这样的君子感到高兴啊,因为他是百姓的父母。”把百姓喜欢的当作自己喜欢的,把百姓厌恶的当作自己厌恶的,这就叫做百姓的父母。《诗经·小雅·节南山》上说:“巍峨的南山上,山石高耸入云。声名显赫的师尹啊,百姓都仰望着你。”当政者不可以不谨慎,只要稍微有点偏颇就会遭到天下人的笔戮啊。《诗经·大雅·文王》上说:“在殷朝还没失去民心的时候,殷朝的仁政自然合乎天道。应该从殷朝的得失反照自己,上天崇高至上的恩宠总难以保全。”在道德上能得到广大百姓的拥护就能保全国家,失去了广大民姓的拥护那就会失去国家。所以在上位的君子必须首先在道德上慎重,品德高尚了自然就会得到人们的拥护,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土地,得到土地就会得到财物,得到财物才会兴国富民。仁德是根本啊,财物是枝末。把根本当成无关轻重的东西,把枝末看成内在的东西,那就是在教唆百姓争夺财物,所以当君主把天下钱财敛聚来时,正是百姓流离失所的时候。当君主为了在天下行仁道,把本有的钱物用于救济天下人,钱物虽用完了,但天下人都来归附了。因此,一个人违背礼仪地说话给别人听,别人也会违背礼仪地说话给他听;财物以违背仁义的方式得到,必定也会以违背仁义的方式失去。

【本经】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娼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惟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惟仁人惟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菖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尚书·康诰》说:“天命是不会总眷顾一个人的。”当他的方式是善的时候就会得-到它,当他的方式是恶的时候就会失去它。《国语·楚书》说:“我们楚国没有什么宝贝,只有把善人当作宝贝。”流亡途中,晋国公子重耳要去见秦王时,舅犯预先告诉他的应对辞是:“流亡途中没有什么宝贝,只有以亲近仁人作为法宝。”《尚书·秦誓》载有秦穆公的话:“假如有这样一个臣子,他很诚实,但没有其他特长。他的心很和悦宽舒,好像很能宽和容人,看到别人有长处,高兴得好像自己有长处一样;看到别人才德超绝,他,内心非常欢喜,绝不只是口里说说而已。他的心胸宽广得足以容下贤圣,所以能保护我子孙的江山和广大老百姓,会对国家产生多大的利益啊!而小人心胸狭隘,看见别人有美才,就生嫉妒之心,甚至诽谤别人。别人的才德超绝,就有意反对他,有意设置种种障碍,使他的才德不能为百姓造福,没有一点容人之量。这样的人难以保护我子孙的江山和黎民百姓,势必危害国家。”所以仁人只有把这种危害国家的小人流放到四夷的地方去,不让他们居住在中原地区。因为只有仁人才能真正喜欢品德超群的人,厌恶邪辟的小人。见到贤能的人却无力扶持他,扶持他时却已错过了发挥才能的时机,这是命啊;但看到邪辟小人却不能辞退他,就算辞退他却不能远离他,这是犯大过错了。喜欢贤人厌恶的事情,厌恶贤人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拂逆常人的本性,灾害一定会降临在他的身上。所以说君子会遵循千古不易的大道,一定靠忠信来得到它,但一旦骄戾又会失去它。

【本经】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茁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生产财物用品也得遵循大道,生产劳作的人多,消费这些产品的人少;生产财物一定要快,消费财物一定要慢,那么财物就会总是充足的了。仁人利用财物为改善天下百姓的生活品质,小人则却非法聚敛天下财物以供自身享用。没有听说过居上位的喜好仁义,而居下位的竟会不喜好仁义,没有听说过喜好仁义而他的事情竟然会不成功的,没有听说过天下所有府库财物不是他的财物的。

孟献子曾说:“养得起四匹马的人家,就不会再刻意养鸡养猪;祭祀时用得起冰块的人家,就不会再刻意养牛羊;有百辆战车的诸侯,就不会再眷养为其聚敛钱财的家臣,与其养个这样的家臣,还不如养个专门偷东西的家臣。”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国家不应该把财物当作的利益,而应该把仁义当作的利益。作为一国一家之长,却专以聚敛财物为事,那就是自甘为小人了。这类人极其擅长聚敛财物,假如让他们做了一国的上位者,那么必定会让一个国家的灾祸丛生,就算有圣贤想加以挽救,也无可奈何了。这是说一个国家不应当把财物当作的利益,而应当把仁义当作的利益。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选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广为流传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蒙书,以及儒家名典“四书”、启发中国文化的《易经》,还有《老子》、《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名作。本书同时参考各家集注,力求准确、流畅地翻译原典,真实地体现经典精神,以求共同参详。

读者可以从本书中领悟国学精髓,借鉴贤哲智慧,知晓学而后需时习之,明白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知己知彼,学会尊重自然,注重和谐发展。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晚清国粹派如辜鸿铭、章太炎等,也都曾发表文章,结成社团,倡导国学。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广大,有“四书”、“五经”、周易、老庄,有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还有元曲杂剧、红楼、水浒……各类经典著作数不胜数。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整个中华文化最重要的,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 本书选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广为流传而又具有教育意义的蒙书,以及儒家名典“四书”、启发中国文化的《易经》,还有《老子》、《孙子兵法》、《六祖坛经》等经典名作。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一星好评(316+)
  • 无水印(73+)
  • 好评(395+)
  • 购买多(210+)
  • 值得下载(561+)
  • 无盗版(296+)

下载评价

  • 网友 菱***兰: ( 2025-02-02 02:07:4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孙***美: ( 2025-01-23 19:43:0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沈***松: ( 2025-01-14 03:28:31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龚***湄: ( 2025-01-07 22:04:01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常***翠: ( 2025-01-26 12:39:2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苍***如: ( 2025-01-17 16:30:3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冯***丽: ( 2025-01-31 04:19:11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濮***彤: ( 2025-01-20 01:50:5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马***偲: ( 2025-01-30 22:03:53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瞿***香: ( 2025-01-12 09:53:1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焦***山: ( 2025-01-30 01:13:53 )

    不错。。。。。

  • 网友 康***溪: ( 2025-01-21 09:53:19 )

    强烈推荐!!!

  • 网友 屠***好: ( 2025-01-15 10:29:58 )

    还行吧。

  • 网友 国***芳: ( 2025-01-05 10:53:33 )

    五星好评

  • 网友 曾***文: ( 2025-01-11 12:40:2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堵***洁: ( 2025-01-30 17:44:39 )

    好用,支持


随机推荐